(一)主要任务
1、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确保老年人生活水平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2、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普及率,城市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40%以上。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到30—40%以上。
3、初步建成养老设施网络,城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农村乡镇敬老院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城镇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立社区为老服务的有效管理机制和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4、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丰富老年人闲暇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使有条件参加学习的老年人都能接受老年大学的教育。
5、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尤其是老年知识分子,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6、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普及和教育,城市普及率达到85%,农村不低于60%;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
(二)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和落实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在城镇,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面实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节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养老金,使离退休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长作好准备。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坚持家庭赡养为主,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提高自养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无赡养能力或无扶养能力的老人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积极探索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只有女儿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注意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老年人中的贯彻落实。对特殊困难的老年人,通过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等多种形式,给于临时性救助;大力倡导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
2、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人的医疗条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