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要加大软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影剧院设施和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市图书馆藏书量达到70万册,区县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万册,区县图书馆、文化馆达到一级馆水平。逐步推进各类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图书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加快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十五”期间基本实现户户通目标。
继续加强乡镇、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加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便于社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体育场所的建设。
10、发展地域性、个性化文化
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重点搞好对齐文化、聊斋文化的研究开发。组建“齐文化研究院”和“聊斋文化研究院”,搞好齐文化、聊斋文化有关典籍和研究成果的整理出版,陆续推出齐文化系列电视剧等一批反映齐文化、聊斋文化的戏曲、影视、文学作品,发展以齐文化、聊斋文化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使齐文化、聊斋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规模和体系。进一步加强战国后、清代前的地方文化史研究,深入挖掘宣传李成等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学术成就,以丰富填充淄博战国后、清代前的文化史。进一步加大对王渔洋、赵执信等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宣传。重视史志工作,加强新方志的编纂和旧方志整理、出版、研究工作。
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开发。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的内涵,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陶瓷琉璃文化、丝绸文化、孝文化的研究开发,丰富凸现地方文化特色。加大地方戏曲保护开发力度,扶持五音戏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培植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区县。陆续编辑出版《淄博名人》、《淄博名景》、《淄博名物》等反映淄博特色文化的普及性读物。
加强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节会、艺术表演、展览、互办文化周、缔结友好城市、民间文化往来等多种形式,增加对外文化体育交流项目,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淄博文化的影响力。制订相关政策,完善激励机制,扶持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努力扩大文化产品出口份额。
11、发展科技、教育、体育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科技运行机制,优化科技结构,培植科技资源,加强科研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繁荣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加强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
全面贯彻《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构建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大众化、经常化。实施“奥运争光计划”,集中培育体育优势项目,保持和提高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在全省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