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二、发展目标
3、总体目标
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文化大市建设要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同步推进。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健全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运行机制,有效构筑起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生产服务体系,创建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努力把淄博建设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教育比较发达、文化事业繁荣有序、文化产业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大市。
4、阶段性发展目标
到2007年,努力达到:
(1)城市文明总体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2)科技教育形成比较优势,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重视学前教育,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社区教育,构筑起终身教育体系。
(3)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城市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4)文化产业形成较大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力争达到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5)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地方特色、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文艺精品,巩固和提高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电视剧、文学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培育1-2个重点艺术门类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6)文化人才结构优化,科教队伍、文艺创作队伍、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广播影视队伍、体育人才、文化经营管理队伍、文化科技创新队伍发展壮大,造就一批适应淄博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7)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体制,形成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
(8)建设一批大体量、功能全、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文化设施网络。
(9)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性文化法规规章体系。
三、基本任务
5、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道德建设
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三级理论学习、研究网络,推进理论学习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部队、进课堂、进社区。加强各级党校和各类理论学会、协会、研究会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突出抓好信用环境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建设“信用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