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条 上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对学校已聘用人员的岗位进行调动,聘用双方应予以服从。
第三章 聘用、聘任合同的签订程序
第十六条 学校应根据其办学性质、类别、教学设施、教职工队伍、在校学生数和近期计划招生的数量等因素,以及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现有校舍、场地条件,合理地确定学校办学规模。
各学校的编制,由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核定。
第十七条 学校应在核定编制范围内科学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尽量减少行管、工勤岗位数量。内部机构的设置、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职数的确定,严格按照市编委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突破。
第十八条 学校应根据教师编制数额及各学科课时总量确定教师的工作量。非教学人员的工作量也要按照岗位设置的要求合理确定。
第十九条 学校应将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等聘用、聘任方案,向全体工作人员公布。
第二十条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符合聘用、聘任条件的人员,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再按学校公布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填写选聘岗位志愿。一般每人可按顺序填写2-3个选聘岗位。
学校依据岗位及工作人员所填报的选聘岗位志愿确定聘任人员,并公布聘任名单,组织签订聘任合同。
聘任合同签订的方式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聘用、聘任合同签订以后,受聘人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专长,参与公平竞争,双向选择工作岗位;
(二)参加民主管理和获得政治荣誉;
(三)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有关政策规定,按时获得工资和各种奖金、津贴及补贴;
(四)国家规定的各种社会保险待遇;
(五)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
(六)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带薪休假,以及女工作人员在孕期、产假期和哺乳期待遇;
(七)劳动保护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