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三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太仓、常熟、张家港原有的中心城区为区域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心,以发展都市产业为主,承担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和城镇服务功能。依托沿江高速公路,进一步接轨上海,组成继沪宁沿线之后又一条放大上海能量的节点式城镇带。加快整合港区、产业园区和周边城镇,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共同构建临江城镇发展区,将分别与所在市的城区形成“一城双心”的市区空间组织形式,主要发展依托港口的基础产业,并提供港区和产业园区的基本生产、生活功能依托。
太仓滨江新城区:包括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浮桥、浏家港等,发展为综合性港口城镇。依托港区发展,整合港口区和周边城镇,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10万以上。
常熟滨江新城区:包括常熟沿江开发区、新港、梅李,发展为城市沿江片新城区。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以临江工业和物流园区为依托,构筑物流、资本流等集聚空间。远期依托临近城镇,发展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0万以上。
张家港滨江新城区:包括张家港港区、金港镇、保税区、化学工业园,为综合型港口城镇。张家港港区和保税区主要为港口生产加工区,金港承担部分生活服务配套功能。冶金工业园区、锦丰、乐余为临江工业城镇,依托冶金工业园,整合周边城镇,发展现代化的新型临江工业区。到2010年,人口规模达到20万以上。
(二)建设若干个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小城市和特色城镇
浏河镇利用“江尾海头第一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打好“郑和牌”,以现代旅游、商贸和水产捕捞业为主;沙溪镇围绕工业、商贸、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构筑产业特色和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主动承接和传递太仓市区的辐射,以古镇旅游、轻纺工业为主;沙家浜镇要打好旅游特色牌,着力提高沙家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旅游、特种水产养殖业为主;海虞镇要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型市镇发展区,进一步整合氟化工业园区,以发展氟化工和轻纺为主;支塘镇要积极创造特色,营造自身发展优势,以服装、食品加工与商贸为主;塘桥镇以纺织及服装生产为主。
九、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沿江地区综合开发中,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进入沿江地区企业的环保门槛,对新建项目审批,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污标准双重控制,进一步控制排污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在加快沿江开发的同时,要把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江作为重要任务。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具备完善的环保设施,长江水体的总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近岸河段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河流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临江开发区内的污水全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在一些企业推行一水多用、中水回用和污水零排放,地表水保持功能区标准。
加快开发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污水集中处理。2005年前重点新建和扩建太仓港区污水处理厂、张家港污水处理厂,常熟城北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9.5万吨/日。到2010年,扩建太仓污水处理厂、太仓城东污水处理厂、张家港塘桥片污水处理厂、常熟滨江污水处理厂和浏河、璜泾、沙溪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9.5万吨/日,使沿江地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万吨/日。
积极考虑尾水排放系统的建设,近期合理调整排污口,集中布局大口径通江污水管网系统和若干个尾水通江排放口。同时,尽快开展沿江地区尾水排海通道的前期研究,加快立项和建设,保护长江水质。
控制船舶污染。实施船舶排放污染,特别是船舶洗舱水的集中治理工程;对危险品船舶实施严格管理,防止油污及危险品泄漏;控制对水污染较大的拆船业发展。
全面节约用水。鼓励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率。大力提倡污水再生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大气环境治理
本区大气环境总体良好,但酸雨发生频率较高。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防治酸雨,是大气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
制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及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计划,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火电、冶炼等行业发展。加强已建和新建企业的废气排放控制,新扩建电厂必须同时配套脱硫设施,改造现有电厂的脱硫设施;鼓励使用清洁煤,推广使用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燃煤锅炉均应进行烟气脱硫;改进技术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使用清洁煤,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大幅度提高天然气、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排污总量和排污标准双控制的要求。加强管理和监控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到2010年,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二级标准。同时积极防治固体废弃物治理和噪声污染,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