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轨道交通运输建设
由于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货物运输是以面向大陆广大腹地的大吨位、大体积的原材料和产品为主,建设沿江铁路将有效地解决沿江地区货物的集疏运,大大提高我市沿江地区港口和临江工业的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沿江地区的竞争力。要抓紧做好镇南铁路苏州段的前期立项和线路定位工作,同时积极争取铁道部和省政府等上级部门的支持,提前实施全长127公里的从新长铁路江阴站经张家港、常熟、太仓至沪宁铁路南翔编组站的镇南铁路苏州段工程建设。
加快沿江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构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大城市之间便捷的城市区间轨道交通势在必行。要及早规划轻轨市郊线S2线虞山镇至金港镇段和S3线虞山镇经城厢镇延伸至上海市嘉定区段的选线等前期工作。
(三)内河航道建设
充分运用水网稠密的优势,以苏南五级航道南北成网为重点,积极发展内河运输,进一步提高沿江港口后方水运集疏运条件。要提升长江主航道等级,实现全天候通航,完善主要内河航区间的有效连接,组织高效、经济的直达运输。将申张线、锡十一圩线、苏虞线、苏浏线、杨林塘等航道的等级提高为五级航道,整治五级以上航道里程16公里,完成投资约20亿元。建设常熟的浒浦港、太仓的东港和杨林内港等专业化泊位多、信息化程度高的内河港口,使其成为运输网络的中心和物流供应链上的结点。
(四)电力设施建设
为缓解本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沿江地区近期要新建扩建一批骨干电厂,以完善输变电设施,增强供电能力。加快建设江苏沙洲电厂、太仓协鑫环保电厂二期和三期工程、常熟华润发电有限公司和华兴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抓紧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华能电厂二期、常熟电厂三期、太仓协鑫环保电厂四期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部分项目提前启动建设。到2010年,形成10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能力。建设500千伏张家港变和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设施。通过这样一批电力工程的陆续建成投运,尽可能保证我市以后几年内供用电的平衡。
远期鉴于苏南环境容量和岸线资源的开发限制,主要依靠区域供电。加快500千伏的苏通、张皋过江电缆建设,利用苏中、苏北的富余电力及三峡电来平衡用电需求。
(五)水设施工程建设
加强长江河势整治和控制。加快实施徐六泾节点控制工程,尽快开展澄通河段及长江下游河口段的福姜沙、通洲沙、白茆沙等水道整治工作。河道整治主要以稳定现有河势为主,加强重要节点和险工岸段的守护,进一步控制河势;对处于萎缩的重要支汊,近期以遏制发展、求得稳定为主,并为远期争取有所改善创造条件;多汊段和河口段,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整治。澄通河段近期主要加强节点控制工程,重点守护老海坝、徐六泾等节点,基本稳定现有河势。远期巩固节点、全面护岸,同时结合航道整治,固定江中沙洲,进一步改善河势。
建设高标准的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继续完善长江主江堤达标配套工程。包括江港堤护坡工程等防护工程,主江堤背水坡的填塘固基工程,主江堤外护坎工程的建设,杨林套闸、朝东圩港枢纽、七干河套闸等口门建筑物项目的实施,苏州市长江堤防全线绿化工程以及沿江口门工况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2010年达到100年一遇水位加10级风浪的设计标准。同时为完善沿江地区的引排工程体系,需实施相应的通江河道整治工程,包括实施苏州阳澄区太仓通江河道配套整治工程、澄通河段张家港一干河至七干河口门段疏浚工程、常熟市通江河道闸外段整治工程。
积极推进区域统一供水:根据岸线条件和供水需求等,在临江岸线重点保护太仓水厂、常熟水厂、张家港水厂等水厂的取水口,严格控制取水口上下游1公里的岸线占用。远期通过集中和规模化建设区域中心水厂,区域水厂规模达到约270万吨/日,发展区域管网设施,提高区域供水覆盖率。做好将长江水作为苏州中心城区及昆山、吴江备用水源的前期规划。
(六)天然气工程建设
为保证沿江三市开发区内一批大型高用能工业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天然气工程建设已成为有效改善沿江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要抓紧天然气工程总长度277公里的管网建设,力争2004年沿江三市全面通气。同时,要根据沿江工业的发展趋势,做好未来几年的天然气用量预测与供气计划的争取与平衡工作。在用好西部气源的同时,做好利用海外油气资源的规划工作。
八、全面提高沿江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作为苏州城镇规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江城镇体系的建设要借助和融入上海,并与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和城镇密集带形成互补竞争;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理念,构建紧凑型城市和开敞型空间;打破行政区经济束缚,以产业和城镇组群组织载体空间。因此,沿江要形成如下的城镇体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