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社区教育、卫生、文化服务业发展。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开放式、多功能、综合型的社区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创建学习型社区,推进终身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基地的作用,采用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开放性教育的形式,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到2007年,全市各区和县城驻地建成服务网络健全、人力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配套政策落实、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成的城市卫生服务框架体系。严格按照医师执业资格标准,每万城市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生;各区城市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各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65%以上,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率达到80%以上,居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建立社区医疗、居民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档案,保障社区居民享受优质、高效、廉价、便利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按照有关规定,统筹规划文化设施建设。到2007年,70%的社区建立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社区文化学校;90%的社区建有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地。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市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区县建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服务项目10个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建立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服务项目8个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社区“五室四站一校一场所”(即社区办公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卫生站、社会保障站,社区学校和群众文体活动场所)的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并建立社区事务公开栏和宣传栏;利用福彩资助资金和区县、街道办事处(镇)配套资金,兴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老年星光之家”;积极兴办为残疾人和儿童服务的社区服务设施,实现社区无障碍化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抓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建设。进一步加快村改居、镇改办的步伐。老城区的社区设施建设以购买、置换和改造为主要途径,避免插建服务设施挤占公共空间和绿地。
(五)加快社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按照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要求,重点发展高层次的家政服务业、物业管理、消费性娱乐业、商业与流通服务业等社区经济,逐步建立产业结构合理、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引导和扶持社区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市建立5—10家规模大、档次高、服务质量好的知名社区服务企业,各区至少有1个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起龙头作用的社区服务业实体,在市、区、街道形成“大社区服务业”发展格局。各街道社区服务业吸收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达到60%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