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扩大就业和方便居民生活,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广泛动员、引导和依靠全社会力量,推动社区服务业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今后5年,社区服务业增长适当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到2007年,社区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10%,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形成以区县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重点,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为导向,不断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服务项目体系。在巩固和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和单位的低偿、有偿服务项目,基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结合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开发家政服务、便民早点服务、商品销售、家庭装饰、托幼托老、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针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需要,开发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物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项目;结合社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开发社区环境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社区保安、车辆看管、再生资源回收、小区物业管理等项目。到2007年,全市各类便民服务网点达到20000个以上。搞好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困难户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落实优抚政策,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权益。在区县和街道社区服务设施中开设对老年人、残疾人的养护、托管、康复以及与老年产业有关的服务项目,到2007年末,基本实现养老设施床位占老年人口1.5%的目标。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会群体和学校的作用,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今后5年内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社区居民总数的2%。通过试点,在全市建立社区志愿者义工储备制度。
(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社区就业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作用,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就业服务组织,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各级就业服务组织为纽带,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的社区就业服务组织体系,尽快实现全市社区就业信息共享。培育和发展以公益性为主,公办、民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力中介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包括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社会保险等“一站式”就业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