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03]102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初步构建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业、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机制,形成适应农村需要的就业培训制度和技术推广制度。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完善区(市)、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网络体系,每个区市拥有一处以面向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推广为主的成人教育培训学校,每个镇(街道)拥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有条件的村都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
  二、大力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三教统筹”、“农科教”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
  4.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农服务方向,有效整合资源,实施“三教统筹”。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实验,鼓励农村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选择一定数量的镇(街道)和学校作为综合改革的实验点,推出一批与农业、科技有机结合,有效服务“三农”的办学新典型。
  5.深化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适应农村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需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着力点,强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深入研究并解决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环节和问题,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融合和渗透,强化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与服务,积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富有农村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体系。农村中小学要密切联系农村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特色。鼓励农村初、高中以实用技术与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绿色证书”教育,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
  实行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训制度。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和培训,努力为农村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认真落实农业部、教育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教育培训,引导经过培养、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或专业培训证书的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流动。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原则,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推进农村职业学校“双名牌工程”建设,促进紧缺人才培养,切实做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服务,为推进城市化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弹性学制,探索城乡分段、职前职后分段教学的形式,鼓励企校合作,开展“定单”培训。大力推广“双元制”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
  6.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强化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形成以农村职业学校为龙头、农村成教学校为基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农村教育培训机制和技术开发、推广机制。农村职业学校、成教学校要主动面向市场办学,走产教结合之路,积极推行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有机结合、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农村中小学可挂农民夜校牌子,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继续推进新世纪“双五富民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