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占用、征用林地或者临时占用林地,用地单位应当填写《使用林地申请表》,同时提供下列材料:(一)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单位法人证明;(二)项目批准文件;(三)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林权证书等权属证明材料;(四)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五)与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单位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单位提出的申请,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或审批意见。需要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或审批的,应逐级在《使用林地申请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后,将全部材料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或审批;经审核不予同意或批准的,应当在《使用林地申请表》上明确记载不同意的理由,并在10日内将申请材料退还申请用地单位。
第十五条 对下列林地实行特别保护管理,除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及公益性建设项目外,不得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内的林木除进行抚育间伐、次生林改造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外,禁止移植和其他采伐。(一)特种用途林地;(二)区(市)以上生态公益林地;(三)重点水源涵养林地;(四)铁路、公路、旅游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林地;(五)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林地;(六)25度坡以上退耕还林地;(七)珍贵野生动物繁殖生息林地和其他自然保护区林地。
第十六条 采伐已经批准占用或者征用林地上的林木时,应当凭
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
第三章 林地利用
第十七条 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林地经营管理单位可以按规划在不损毁林木、不危害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开展林地利用工作,提高林地资源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地利用,可以采取出租、转让、继承、抵押、拍卖、股份制经营、集体管护、承包管护、认养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开展林地资源增殖性开发。
进行林地利用,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和林业资源资产评估。
第十八条 林地利用,可以由林地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合作进行,合作各方必须签订合作利用合同,规定保护林地及其资源的责任、义务和利益分配等事项。
第十九条 从事林地经营管理、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每年从林地利用所获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造林绿化和林地、林木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