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扩大监测范围。无公害蔬菜检测要立足市内四区市场,向五市三区城区市场延伸,年内新增无公害蔬菜检测室(点)30处。生猪“瘦肉精”抽检要立足市级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向县市(区)级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延伸,并建立和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检疫人员的政府派驻制,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检疫检验水平。
积极拓展监测领域。立足批零市场,向生产、加工、配送环节前移和向集团消费领域推进。引导各批发市场的固定经营业户开展蔬菜质量自检,集中力量抓好批发环节的蔬菜质量检测工作。
积极扩大监测品种。立足蔬菜、猪肉等重点品种,向水果、水产品、豆制品等品种延伸,在华中批发市场推行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在城阳批发市场试行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在市控豆制品厂开展规范化质量检验试点工作。
坚定不移地抓好不合格商品退出工作。在全市城区市场全面推行不合格蔬菜协议销毁制度,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监管,杜绝不合格“菜篮子”商品流向市民餐桌。
强化责任追溯。加强“场地挂钩”、“厂场挂钩”,推行“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信用承诺制度。建立“菜篮子”商品条形码标识管理系统,完善“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畅通“绿色通道”。对“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和“绿色通道优惠卡”标识的发放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对取得“标识”的“菜篮子”商品运输车辆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规范鲜活“菜篮子”商品的运输方式,确保运输环节安全、卫生、畅通。
(三)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深化“三绿工程”建设
推进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建设。总结前期试点经验,根据不同系统、行业的特点,从组织驻青高校食堂联合招标采购活动入手,逐步向全市学校、企业、机关、部队等集团消费单位推进,年内试点单位发展到30家。严格供应企业资质准入,年内规模达到80家。进一步完善“阳光食品工程”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集团消费领域竞争有序的现代食品采购管理体系、公开公正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在市内四区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利用我市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绿色消费宣传培训体系,增强社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加强驻社区市场食品安全信用承诺与社区居民广泛监督的有效对接,整顿和规范社区食品市场秩序,优化社区消费环境,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年内发展试点社区40处,命名首批“绿色消费社区”,使“民心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