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饲草、饲料生产基地
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的生产,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奶源品质。全市新增2条奶牛混合饲料和1条牧草干燥生产线;在洛河、高皇湾和养牛集中地区的农田上推广青贮玉米或皖草2号、紫花苜蓿、胡萝卜等优质人工牧草种植,2007年全市优质人工牧草达到6万亩,其中乳品公司2万亩;建设青贮窑(池)10万立方米。
(五)建立疫病防治体系
重点是加强对奶牛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控制,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奶牛生产基地内要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要求,形成完善的疫情报告、疫病控制和扑灭体系;配套完善市畜牧兽医站、乳品公司兽医站和县区兽医站设施,配套奶牛疫病诊断、治疗器械等,保障奶业生产安全。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1、各级政府及农牧部门都要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畜牧业的重点,摆上位置,特别是大通区、潘集区要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立足各自优势,大力引导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要通过示范和算细帐,提高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动员千家万户兴办养牛场,推动我市奶业的发展。
2、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我市实施奶牛扩群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国家发展奶业的产业政策,宣传“一杯奶振兴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宣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乳制品消费将有大幅度提高,发展奶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形成良好的奶业大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成立奶牛扩群工作领导小组。为强化对奶牛扩群工作的领导,市和重点县区都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计划、科技、农林、财政等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监督、协调奶牛扩群工作。
2、落实责任,明确奖惩。要把每年的奶业发展计划及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各级都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责任落实到人。把抓好奶牛扩群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县区政府及业务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工作先进的要给予宣传与表彰。
3、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采取积极的政策导向,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办法,使我市乳制品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加工企业,全面提升加工水平和产品层次,对益益乳业有限公司进行机制创新、技术改造,做大做响“益益”品牌。采取有效组织手段,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建立服务机制、契约机制以及其它机制等方式,培植和引导各种奶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协调和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农牧技术推广部门及龙头企业参与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以建立和完善奶农经济合作组织及生产者协会为主导形式,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规范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经济行为,开展系列化服务,密切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快乳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