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按照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实施企业经营者岗位培训制度,普遍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系统培训。支持社会办学机构、企业家社团和行业协会举办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研讨会和专题讲座,提升各个层次企业经营者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素质。每年选拔部分企业管理后备人才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组织部分大中型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境外培训或调研学习。
4、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制。围绕提高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办法。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专业学会组织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教育培训。每年通过哈尔滨市科学研究基金、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补贴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学研究基金、后备带头人科学研究基金资助120名优秀科技人才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及出版学术著作。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培训资源,组织部分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出国研修、学习深造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人才发展资金给予必要资助。拓宽培训渠道,近期每年重点培训7000名以上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政府对培训单位给予资助。大力开发以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为重点的农村人才资源,市政府每年拨专款100万元,实施乡村大学生和科技带头人计划,连续5年每年资助1000名农村急需专业大学生,定向培养,确保每村至少有一名大专以上文化的实用技术型和市场营销型人才,形成一支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农村人才队伍。
5、构建教育培训支持系统。完善以党校和行政学院为主体的党政干部教育系统;强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的职能。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突破口,加快向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开放步伐,发挥大学、大所、大企业的学科和产业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独具特色的“蓝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省市共建哈尔滨技师学院,面向全省培养企业急需的工人技师,使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每年达到11000人以上。以城乡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分流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各类职业教育基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人才智力开发,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社会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区、县(市)要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市人才发展资金在现有每年500万元基础上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专款专用。列入培训计划的党政干部培训经费由同级人才发展资金和单位教育经费承担;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费用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由同级人才发展资金补助其学费的1/2;党政机关干部在职学习获得双学士、硕士学位的,由同级人才发展资金补助其最后学位就读期间学费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