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选拔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以及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党政机关,在政府部门若干特殊岗位试行聘用制,面向国内外引进法律、金融、贸易、信息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继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按照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制度。逐步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制定资质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发展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造就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开发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主体。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畜牧业和绿色食品深加工方面的农村实用人才;实施乡村大学生计划,由市政府拨专款,每年资助1000名农村急需专业大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努力形成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每年通过市青年科学基金等四项基金,资助12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及学术著作出版。搞好离退休人才的二次开发。
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国家框架指导下,把人才统计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编制和发布年度人才资源状况报告和人才开发目录,制定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
(二)实施人才体制创新工程,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贯彻落实《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解决人才队伍建设深层次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1、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的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切实打通“出口”,加大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改进领导干部的考察方法,探索实行差额考察,扩大考察主体,吸纳相关单位实施共同考察。坚持定期谈话、诫勉谈话、函询和巡视等制度,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研究制定对“一把手”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和廉洁自律的监督办法,探索建立干部监督的快速反应机制。
(2)完善公务员制度。在“凡进必考”的基础上,扩大公务员选拔录用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做好竞争上岗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改进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的结果与任用、晋级等挂钩,建立和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研究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3)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按照“老人新机制,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现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与职工要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领导人员任用制度。新进人员和新组建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最终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建立辞聘解聘制度,疏通人员“出口”。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岗位、职员管理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4)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建立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进一步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和厂务公开制度。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推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