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多元投入原则。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补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畜牧业的有效投入。
四、发展措施
(一)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打造现代企业“航母”
抓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扶持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围绕生猪、肉牛、肉鸡、肉鹅、鹿和奶六大龙型经济,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到2007年,皓月公司屠宰肉牛达到30万头,熟食加工10万吨;德莱鹅业肉鹅屠宰和综合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广泽乳业和新希望乳业公司奶类加工达到30万吨和15万吨;华正公司生猪屠宰达到百万头,熟食加工2万吨;吉双鹿业生产保健品2600万盒,鹿胎素胶囊300万瓶,鹿肉松200吨。突出抓好精深加工,使传统生产工艺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加快肉类、奶加工制成品生产,重点发展低温冷却肉制品、微波加热制品、速冻肉制品。支持龙头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丰富畜产品品种,创造国际品牌。要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声誉,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利益机制。
(二)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确保畜牧业安全
逐步实现执法和服务相分离,建立兽医官制度,与国际兽医卫生接轨。抓好强制免疫,加大免疫密度。牲畜。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及禽流感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做好预防和预警工作。强化免疫标识和检疫制度,规范完善免疫档案。加强产地、屠宰、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检疫监督。做到免疫牲畜免疫耳标佩带率达100%,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屠宰检疫率达100%,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持证率达100%。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严把畜禽及其产品入市关,加强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民航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对无规定疫病建设项目的支持,搞好市、县级实验室和化验室建设。做好防疫费的收缴工作。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强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省内和东北较大的饲料、兽药批发市场,畜禽产品批发市场。搞好五棵树肉牛交易市场,开安生猪交易市场等市场的改造和完善工作。创新营销手段,采取现代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畜禽及产品的网上交易。建立长春市畜牧信息网,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交互式的信息服务,解决农民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并积极打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市场。大力培育流通中介组织,壮大经济人队伍,鼓励专业大户和“能人”兴办各类流通企业。继续加大动物、动物产品及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力度,按照准入标准搞好外地企业、产品认定工作。
(四)加大科技兴牧力度,提高牧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