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医药产业
根据现有产业特点,以医药产业、农药产业为重点,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004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达100亿元,2007年达250亿元。
医药产业:结合南京产业基础及特点,重点支持中药现代化、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利用现代技术,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在推进中药新药创制的同时,选择一批疗效确切、效益较好的中药已上市品种进行现代化二次开发,同时选择一批中医传统名方、传统名中成药进行规范化研究开发;重点选择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新药创制方向,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和生物技术新药创制项目;鼓励新剂型、新辅料技术研究,选择适宜品种为突破口,提高量大而广及重大制剂产品的生产技术。医疗器械要实现数字化、小型化,重点研究心血管支架、人体组织代用品等生物医学材料,放射治疗、X射线机等电子医疗设备等。2004年我市医药产业销售达80亿元,2007年达200亿元。
农药产业:重点采用高新技术生产农药新品种、农药中间体、微生物农药、新剂型和配制农药用的专用助剂等,尤其要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的产业化进程。要加强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创制工作,大力研制开发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及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研制开发农药新剂型,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药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农药产业销售达20亿元,2007年达50亿元。
(三)新材料产业
利用南京现有基础,建立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专业孵化器,培育新材料产品领域群,建设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从新型高分子材料、现代无机非金属材料、新金属材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新型复合材料等产品技术领域,超细技术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
新型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重点支持大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的改性,形成多批号、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重点支持汽车用增强、阻燃等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2004年形成的年销售收入达62亿元,2007年可达150亿元。
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支持多品种、多系列的玻纤制品及陶瓷膜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光纤内窥镜、蓄电池隔膜、高强纤维、陶瓷膜等产品群,2004年形成的产业规模达12亿元,2007年可达15亿元。
新型建筑材料:以增强、防渗、节能、环保等目标,重点支持混凝土添加剂、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系列产品。在2004年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并在国内一些重大工程中替代进口,获得应用,2007年可达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