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残疾人康复工作基本原则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听力助残”、“精神病防治”等一批重点工程。推行社区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康复工作体系。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基本方法是采取社会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使残疾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参与社会生活。
1完善康复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市残联设立了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由民政、卫生、教育、公安、财政、工商、残联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研究解决康复工作有关问题,对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管理督导。各县(市)区可参照市里的做法,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工作机构,发挥好对康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
2加强专家技术指导体系建设。昆明市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专家技术指导组,由市属各医院专家组成,负责全市的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专家技术指导组,形成技术指导网络。技术指导组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康复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本地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推广康复新技术,做好检查评估,为残疾人提供咨询服务,为康复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3形成康复服务网络体系。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要利用初级卫生服务网、民政社区服务网、义务教育体系和公安防治网等,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组织、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业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整合康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做好康复服务工作,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建立档卡,在专家指导下,制定治疗与康复方案,对残疾人的康复进行评估;要落实康复治疗与康复措施,广泛开展社区及家庭康复训练;要宣传普及康复知识,预防或减少残疾发生,创造康复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条件,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加强康复专业机构建设。建立一所设施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指导全市残疾人康复技术工作,培训康复工作人员,引进并研究康复新技术,为残疾人直接提供各项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