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工业化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上台阶。全面推进“工业振兴计划”。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要实现510.6亿元,增长12%。一是重点支持电、铝、食品三大优势行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实力,扶持宇通、日产、中铝河南分公司、三全、两个烟草集团等11家企业努力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坚持重点企业特派员制度,一企一策,确定发展目标和帮助措施,落实扶持政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75亿元,增长22.9%,比上年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二是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2004年全市预期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8个,预计完成投资89.1亿元,新开工项目63个,预计完成投资19.6亿元;按投资额度分,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7个,5000万元以上的12个,1000万元以上的49个。要采取扶持政策,实行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企业按时开工、按时投产的“四定两保”责任制。三是抓集群经济,发挥县域经济支撑作用。重点抓好各县(市)、区的集群经济建设,形成以新郑制药、新密耐材、巩义回郭镇电线电缆等20个具有县域特色的行业集群为“增长极”,制定优惠政策,促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抓好“百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国民待遇,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新增100亿元。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今年完成10家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改造,抓好国家级软件园和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政府政务信息和“校校通”工程,加快郑州信息网建设。支持河南华晶公司六面顶大型压机、郑州华硕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常压烧法碳化硅精密制品产业化、河南英科石化微乳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乳化柴油和2万吨乳化剂等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在“稳粮”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兴牧、优果、扩菜、扶特、增林”五业并举方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基地建设。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0.5亿元,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7.3万吨。重点扶持特种小麦、特种玉米等农产品优质化生产。从今年起,要重点抓好50万亩鲜细嫩优质无公害蔬菜、10万亩花卉苗木、10万亩优质特色果、100万头安全猪、5万头奶牛等生产基地。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各种培训要达到2万人次。树立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的思想,把扶持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光明、花花牛、金叶等一批农字号重点企业集团,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