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徐州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防洪预案的通知

  1957年,南四湖地区从7月6-26日连续大范围暴雨,并发生了大洪水,南阳、微山岛两站最高水位分别为36.48米、36.28米。沂沭河地区沂河临沂站最大洪峰流量15400立方米/秒,沭河大官庄站最大洪峰流量4910立方米/秒,中运河运河站洪峰流量为1660立方米/秒。我市境内微山湖西大堤溃决,黄墩湖被迫开口滞洪,全市受灾面积550万亩,倒塌损坏房屋34万间,当年粮食减产6.4亿斤。
  1963年,7月18-22日沂、沭河及邳苍地区发生特大暴雨。8月1-11日泗运地区出现暴雨。当年全市平均降雨1248.3毫米,为历史上最大值,七、八两个月降雨量占汛期总雨量的90%,为历年同期最大。由于上游水库削峰,沂河临沂站洪峰流量9090立方米/秒,沭河大官庄洪峰流量2570立方米/秒,中运河运河站洪峰流量2620立方米/秒,南四湖来水不大。由于外洪内涝,造成的灾害为建国以来最大,农田成灾634.5万亩,全市粮食总产仅9.8亿斤,人均只有230斤。 
  1974年8月中旬,受12号台风影响,沂、沭河和骆马湖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并发生大洪水。经上游水库拦蓄洪峰后,沂河临沂站最大洪峰流量10600立方米/秒,沭河大官庄洪峰流量5400立方米/秒,邳苍地区林子站、运河站均出现建国以来最大洪峰,分别为2250立方米/秒和 3790立方米/秒,骆马湖出现历年最高水位25.47米,南四湖来水不大。这次洪水由于科学调度、指挥得当,南四湖韩庄闸实施了反控制,我市境内堤防未发生溃决现象,黄墩湖也幸免滞洪,受灾面积大大缩小。全市213.82万亩农田受淹,粮食减产3亿多斤,倒房20.9万间 ,死伤320人。
  2003年全市平均降雨量1221mm,遭受了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涝灾,南四湖出现了197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上级湖最高水位35.28m,下级湖最高水位33.36m)。汛情特点:一是降雨量大,二是降雨历时长,三是降雨范围广,四是泄洪时间长,五是涝灾严重。二级坝枢纽共泄洪14.4亿立方米,韩庄枢纽共泄洪16.6亿立方米,骆马湖嶂山闸共泄洪73亿立方米。由于采取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运用等措施,将洪涝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限度。据统计,全市秋季农田受灾面积709.8万亩,成灾面积581.95万亩,绝收232.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6.6亿元。
  1990、1991、1993三年沂沭河水系连续出现了1974年以来较大洪水,但由于加强了工程调度,均未发生大的灾害损失。
  6.防洪规划及建设。自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全市防洪规划工作和防洪工程建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治水斗争,我市初步建成了以两座湖泊(南四湖、骆马湖)、五条流域性河道(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中运河、故黄河)和五座中型水库(阿湖、高塘、庆安、崔贺庄、云龙湖水库)为主体的具有蓄、泄、分、调功能的防洪体系。排洪出路由建国前的2200立方米/秒提高到10000立方米/秒,奠定了我市防洪基础。按沂沭泗防洪除涝总体部署,我市流域性工程“东调南下”按20年一遇标准治理基本完成,正着手实施50年一遇治理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也按50年一遇标准正在治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