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防洪预案的通知
(徐政发[2004]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防指组织有关部门修订的《徐州市防洪预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落实。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徐州市防洪预案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地貌形态为侵蚀平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面高程从丰县的50米(废黄河口标高,下同)降至睢宁、新沂东南的19米,地面坡降1/3000至1/10000。境内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90%,高程在20-50米之间;山丘区仅占10%,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南延部分,高程大部分在100-300米之间。
3.水文气象。位居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四季分明。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多年平均气温14.2度,平均降水量832.7mm,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6-9月)年平均降水568.3mm,占全年的68%。年最大值为1248.3mm(1963年),最小值为507mm(1988年)。单站年雨量相差更大,1974年滩上集站年降水量为1561mm,而1919年徐州站年降水量仅为260mm。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87mm,折合地表径流21亿立方米,最多的1963年为54.6亿立方米,最少的1988年为6.7亿立方米。
4.河流湖泊。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故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东有沂河、沭河及骆马湖,西有复兴河、大沙河等河流及微山湖。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0%。全市拥有中小水库74座,总库容3亿多立方米,大中小型涵闸570余座,骨干防洪排涝河道50余条等,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水产等综合功能的湖、库、河 、沟、渠相连的水网体系。
5.历史洪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除遭受当地暴雨形成的洪涝威胁外,主要承受沂沭泗流域上游五万多平方公里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历史上曾出现1730年的沂沭泗特大洪水,经推算沂河临沂洪峰流量达30000-33000立方米/秒,重现期为248-500年一遇,沭河大官庄洪峰流量达14000-17900立方米/秒,重现期500-1000年一遇。建国以来出现了1957年、1963年和1974年等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