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滞洪信息传递。当发布滞洪准备命令和滞洪命令后,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传递:一是采取广播、电视、电话、报警器、手机群发信息等多种形式迅速向滞洪区传播有关命令和指令。同时,邳州市、睢宁县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到所包镇、村一线传播有关指令。二是加强全市对滞洪区有影响的民用无线通讯的管制,并关闭滞洪区内民用无线通讯信道,保证滞洪区通讯畅通。三是必要时,采用飞机发射信号弹报警。根据以上要求,由军分区、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徐州电信局等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各自制订相应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滞洪前的准备
(一)当省防指发布滞洪准备命令后:
1.各级指挥部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并开展工作。全面启动滞洪信息传递系统,临时调配 的移动电话分发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做好准备,随时听从调遣。
2.睢、邳两县(市)按预案要求组织区内群众的撤退转移,并妥善安置。转移安置的原则是:利用已建撤退道路,由村、组干部或县(市)防指组织人员带队,有秩序、有计划地分路转移至滞洪区以外的镇、村,实行村对村、户对户的安置。邳州市八路镇的香埠、十店、 八路、张圩和土山镇的吴庄、张宋、燕山等7个村,转移至邳睢公路以西土山、占城镇;新河镇的街西、牌坊、龙化、酒店、罗店等5个村,经房亭河桥至大堤,部分村组可先行到中运河西堤、徐洪河大堤、房亭河南堤临时安排后,再二次转移到议堂、土山、运河镇安置,八路镇的部分村搬至唐山、巨山安置。睢宁县向故黄河高滩地及以南地区转移。区内避洪楼及山区高地等一般作为贵重物资堆放和巡查留守人员临时避难使用,尽量减少搭棚安置数量。按以上原则和要求,由两县(市)编制转移安置的详细预案。
3.根据滞洪区现状,邳州市新塘河以东为极重灾区,新塘河以西徐洪河以东为腹部重灾区,徐洪河以西为边缘重灾区,在市及两县(市)滞洪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由有关镇干部带队按指定线路,依次按极重灾区、腹部重灾区、边缘重灾区顺序组织人员和大牲畜的撤退,撤退过程中人畜不准回流。
4.紧急报请上级批准调配部队做好重点工程设施防守、救援及保卫工作。维持好进洪闸及炸堤段安全秩序,确保工程措施的实施。
5.将所需船只及车辆集中调度至指定地点。
6.房亭河南堤由邳州市组织抢险队伍加固防守;西侧挡洪堤、古邳封闭堤及穿堤建筑物的加固防守由睢宁县组织抢险队伍进行,并抢筑民便河至故黄河高滩地的邳睢公路二线防洪堤,顶高26.5米以上、顶宽3米,确保邳睢公路及以西地区的滞洪安全。由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局负责从新沂塔山闸调运检修闸门至睢宁古邳民便河挡洪涵洞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