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五)失地无业农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4个月,其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管理服务等与当地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一致。
  (六)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原则上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应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为:本人在当地享受全部失业保险待遇所需资金。其中个人应缴纳的部分,按户口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按缴费基数的1%计交10年,从本人的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其余部分按照国家出资80%、集体出资20%的比例,分别在同级政府建立的征地调节资金和土地补偿费中筹集。
  (七)国家征用土地后,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将失地无业农民的人数、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基本情况,抄送当地财政部门以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备案。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根据本意见规定计算出失地无业农民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经同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后征收。其中应从征地调节资金中筹集的部分,由财政部门足额划入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应由集体和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并及时足额划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户。
  (八)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持《失业证》等相关材料到当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等待遇的手续,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审核确认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和期限,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和再就业服务。
  三、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
  (九)大力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各地要继续发挥失地无业农民的农业技能,帮助他们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园区务工或承包经营,在农村承包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各类用地单位应积极吸纳安置被征地的失地无业农民,凡适合他们的岗位要优先用于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城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基层组织要把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帮助他们在社区服务业实现再就业。各地要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和组织劳务输出,支持失地无业农民灵活就业和跨地区就业,引导和鼓励失地无业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广泛收集创业信息,主动为失地无业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场地安排、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后续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善创业环境,为失地无业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尽快实现再就业。各地要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川劳社发[2003]7号)规定的程序,为有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农民审核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2]31号)和省级有关部门配套文件规定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失地无业农民享受有关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免费就业服务所需资金,在当地政府的土地收益中预算安排,具体办法由各市州党委、政府研究制定。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