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徐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

  3.要把促进徐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加快全市“两个率先”进程的关键措施来抓。富民强市,科教为本。当前我市进入了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新阶段,尚未完成工业化就迎来了信息化,尚未完成市场化就迎来了经济全球化。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把立足点放在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要通过努力,使我市高等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将科教优势真正转化为综合发展优势。
  二、促进徐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4.徐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大力支持部省属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合理调整市属高校布局,统筹高职教育资源,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我市“两个率先”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徐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
  ——坚持服务为本,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以促进在徐高校发展为己任,制定优惠政策,解决突出问题,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加强政府协调,充分发挥部省属高校的龙头作用,带动市属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坚持统筹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促进高校资源合理配置,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高教资源效益。
  ——坚持突出扶持重点,对重点院校重点扶持,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应,增强竞争实力。
 ——坚持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高校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
  ——坚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6.徐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经过3—5年的努力,支持中国矿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徐州医学院建设成为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去“筹”以后向徐州理工大学的方向发展,建设高职教育区,组建徐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徐州高等教育的品牌。扩大招生规模,到2007年在徐高校学生数达15万人左右;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基本适应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 统筹全市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