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道路运输以及外商投资经营道路运输业的开、停业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出申请,提供资质证明。运输管理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不予许可的书面通知申请人,许可的发给经营许可证。申请者凭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第九条 新增道路运输车辆,必须依照“先审批后购置”的原则,向县级市以上运输管理机构办理申请手续。
从事道路运输的货车和客车,应当达到二级以上车况后,再向运输管理机构申办道路运输证,一车一证,随车携带。禁止无证车辆营运。
取得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必须在车门上喷印营运字样、经营单位名称及县级市以上运输管理机构监督电话。
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由交通部门负责查扣道路运输证。
第十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合并、分立、迁移、更名、变更经营范围时,必须经原批准开业的运输管理机构同意,然后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停业、歇业,应当提前30天报原批准开业的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告。歇业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客运班车经营不足3个月的,不得停业。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实行年度审验制度。
第十三条 从事道路运输的下列人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后上岗:
(一)道路客货运输的驾驶人员;
(二)危险货物、大型物件、零担运输的主要从业人员;
(三)机动车辆维护和车辆技术状况综合性能检测的关键技术岗位人员。
第十四条 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下达抢险、救灾、战备等紧急道路运输任务时,交通部门可以按政府要求,统一调用运输车辆和必要的装卸机具,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调用,保证按期完成。
港口、车站、厂矿、库场等集疏运货物以及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道路运输,由当地交通部门组织协调运输。
第十五条 道路运输价格按权限由物价和交通部门制定,并由道路运输经营者明码标价。票价中已含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费的,旅客运输经营者必须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