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要建立稳定的森林防火投入机制,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重点火险区的综合治理,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
《规定》的要求,修建和完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配备足够的交通运输工具,风力灭火机要达到每千亩2台的标准,抓紧修建和完善森林防火隔离带,加快营造林缘村屯、山脚田边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健全和完善防火通讯网络,确保通讯畅通,运转良好。
充分利用各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按照国有林场每500亩配备1名护林员,集体山林、通道林带和沿海基干林带每1000亩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建立健全区市、镇(街道)和村三级森林资源管护队伍,按照统一责任制、统一考核、统一工资标准和发放、统一服装、统一办公场所并挂牌、统一配备交通通讯灭火工具的要求,逐步提高装备水平,定期进行扑火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扑火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森林资源管护队员的管护责任要落实到人、到小班、到地块,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管理规范、考核严格。在现有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的基础上,2004年年底前,崂山、城阳、黄岛、胶南、即墨、平度要分别成立20人以上的森林扑火专业队,胶州、莱西要成立10人以上的森林扑火专业队,森林防火专业队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内实行集中食宿,加强防火专业训练,使之成为森林扑火的突击力量。
四、严格火源管理,积极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要严格火源管理,增设检查点、瞭望哨,加强宣传和监控,严防火种进山。在森林防火期内,森林防火微波监控系统要24小时运转,森林资源管护队员要24小时在岗在位,对重点山区实行昼夜监控,确保不留死角和火灾隐患。特别要加强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对旅游和上坟祭奠人员的管理,严禁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上坟烧纸等行为。要加快殡葬改革,规范村级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将林内坟头逐步集中迁至林缘空地处,并在其周围建设防火隔离带或隔离墙。大力推行无土安葬,一村或几村联办建设骨灰堂并鼓励海葬,推行文明丧葬、文明祭奠。各旅游景区(点)要设置明显警示标识,加大宣传和检查力度,杜绝火种进山。在森林内从事野营、登山、祭祀、庙会等活动的,必须严格遵守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要严格森林火灾报告制度,确保政令、信息畅通。森林火灾发生后,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科学灭火,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杜绝人员重伤和死亡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