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3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开始着手组建交易平台,购置相关设备,建设信息网络,培训相关人员,培育1个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
2007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3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4000亩,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善棉花交易市场,广泛吸纳会员,扩大影响,增强辐射力,培育12个产值或销售额超亿元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初步形成区域性的交易市场框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由市供销社牵头,负责县区的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各县区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合本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在棉区围绕一熟二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铺膜、抗旱节水、促早熟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现优质高产。
(三)筹建市棉花行业协会
筹建市棉花行业协会,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其技改和奖励资金的安排,督促检查资金、项目的落实。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棉农增收。
(四)规范棉花市场秩序。
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经营资格而擅自收购、加工棉花的企业及擅自设立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混等混级等违法行为;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轧花机和土打包机,一经发现,坚决封存销毁。
附件:
淮南市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分解表(2003—2007年)
牵头单位 发展目标 总产值 基地规模 重点龙头企业 重点区域 颁布年度 任务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市供销社
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2.5万吨,发展优质棉2万亩,单产15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的龙头企业2户,带动农户由2万户增加到4万户,来自棉花产业的收入由860元增加到1200元1.3亿元优质专用棉2万亩凤台县棉花行业协会
淮南市棉麻总公司
淮南市丰银棉业公司
沿茨淮新河棉区:大兴集乡、古店乡、尚塘乡、关店乡、丁集乡、新集镇、岳张集镇、潘集镇、贺疃乡
沿舜耕山南部棉区:三和乡、孔店乡、曹庵镇、史院乡、杨公镇、孙庙乡、孤堆集回族乡
组织论证规划,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协调规划实施地政府安排相关工作,做好规划实施前的相关准备沿茨淮新河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1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1000亩沿茨淮新河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2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沿茨淮新河棉区发展优质棉3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培育1个产值或销售额达亿元的龙头企业沿茨淮新河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区优质专用棉4000亩,培育1-2个产值或销售额达亿元的龙头企业,棉花交易市场初步开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