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1、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
  该区域包括潘集区的潘集镇、贺疃乡和凤台县的大兴集、古店、尚塘、关店、丁集乡和新集、岳张集镇,重点建设规模较大的大兴集乡、尚塘乡、新集镇、贺疃乡棉区。该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
  主攻方向: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发展目标:每年发展优质棉0.1—0.3万亩,到2007年发展优质棉0.9万亩,产量2925吨,平均亩产650斤/亩,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以上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2、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
  该区域包括:三和乡、孔店乡、曹庵镇、杨公镇、孙庙乡、史院乡、孤堆回族乡2镇5乡棉区。耕作制度多数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相对集中,光热资源丰富,成熟度好。
  主攻方向:加强棉田基本建设,推广瓜茬棉、油套棉种植,加强优质棉育种,提高规模栽培模式,分期引进高品质棉种。
  发展目标:每年发展优质棉1000亩至4000亩,到2007年发展优质棉1.1万亩,产量2750吨,单产500斤/亩以上,该区以生产中短(粗)棉花为主,建立纺50支纱以上和20支纱以下的原料生产基地。
  (三)龙头企业建设
  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批高起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淮南市棉花流通业协会为支柱,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在条件成熟时,组建淮南市棉花企业集团。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1—2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充分利用现有储备、中转仓储设施,筹建区域性的棉花交易市场,广泛吸纳市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成员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07年初步建成交易设施全、辐射力强、规模效益好的淮南市棉花交易市场。
  三、年度计划与目标
  2003年,组织制定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做好规划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4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1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1000亩。
  2005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2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