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知识,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法规,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规范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完善城市“低保”工作,逐步建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24、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要肩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县”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平安三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活动,坚决铲除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5、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特点,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注重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
26、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加强对外友好互利合作,特别是加强同国外友好地区和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高领导干部出访的质量与效益。培养和选拔一批能够妥善处理对外交往事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在国际交往中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提高山西的国际知名度,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27、密切关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挑战和风险,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着眼于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构建科学、协调、高效的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机制,及时果断地处置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类事件,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支持国防和驻晋部队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加强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相关军事设施建设。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的生产科研和改革脱困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抓好拥军优属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把“双拥”工作引向深入。做好对台工作,扩大民间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着眼提高,抓住关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