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党的执政经验,结合山西实际全面落实中央《决定》精神,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紧紧围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项主要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使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始终做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归根到底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在领导推进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山西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松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领导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立和完善综合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资源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落实好“五个统筹”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科学确定到2020年的总体发展思路和重大战略。
6、坚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深化和提高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发展七个方面的优势产业: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发展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和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东西两山杂粮干果经济区,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支持太原市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实施“1311”规划。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抓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同业聚集园区、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基地,尽快形成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行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和集群效应,实现支柱产业的新型化和多元化,力争2010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或更好一些水平。
7、坚持统筹发展,加强薄弱环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助农惠农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制定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实行统一户口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产业集聚,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整体功能。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完善资源有偿开采和使用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发展煤炭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压缩和取缔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推进安全生产体制、法制、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察,严厉打击私挖滥采,有效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8、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解决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重视解决行业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培育和完善以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坚决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省和市、县的关系,合理划分省、市、县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进一步调动市、县发展的积极性。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农村税费、土地征用、粮食流通、科教文卫、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使各项改革互相促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