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教育、规范他们的基本言行,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幼儿阶段重点是抓好道德启蒙教育,培育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认知和行为能力;小学阶段重点是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中学阶段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德施教。抓好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建立模范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队伍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9、抓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把团、队组织建设纳入中小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布局。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团、队组织建设和活动的指导。中小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指导团、队组织开展活动,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做团、队工作,保证必要的活动时间、活动阵地和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城乡团、队组织结队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团、队组织建设,帮助和指导农村地区团、队组织正常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积极吸纳社会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
四、扩大覆盖,拓展阵地,不断完善各项社会教育
10、抓好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广播、电视和网络,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宣传教育活动,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