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全和完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健全和完善为海、空港和整个集疏运体系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善软环境,提高口岸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下大气力建设多功能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提高通关效率,增强代理、信息、结算、修缮、后勤补给等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国际航运和物流要素的集聚,使大连口岸的服务功能和水平与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相适应。
(四)发展产业支持体系。临港加工业、商贸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服务业是航运中心发展的市场需求保障系统。大连是腹地型港口,负有带动腹地经济发展、促进腹地产业升级的重要责任。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使大连成为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消费物流的生产、集散和服务中心;大力发展金融和信息服务业,逐步使大连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
(五)完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良好的体制、政策、法制环境,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持系统。要继续推进大窑湾港与保税区联动发展,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建立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提高大连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口岸管理体系;制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集聚国内外各类人才,培育开放式、融合型的港口城市文化。
五、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海港和空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功能。要充分发挥大连的区位、岸线和港址优势,围绕集装箱、油品、粮食、矿石、汽车、钢铁和成套设备等优势货种,加快集装箱、大宗货物及滚装运输的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争取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大窑湾港区新建集装箱泊位20个左右,包括一批能够停靠8000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水深超过15米的深水泊位;抓好30万吨级石油码头的储运中心和LNG专业化码头的功能建设,使石油及其制品的吞吐能力达8000万吨;充分发挥北良港和大窑湾港专业化码头优势,搞好粮食码头的合理分工和优化重组,形成粮食运输的整体优势,使粮食吞吐能力达1800万吨;抓好30万吨矿石码头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其功能,发挥深水中转优势,使其年吞吐能力达2000万吨,抓紧推进专业化汽车雄壮建设,促进汽车及其零部件供应链及销售链的优化和高速运转,使其成为东北亚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集散中心;整合客滚码头资源,建设邮轮码头,使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客滚旅游中心。推进老港区功能结构调整,加快乐钢材及配套设施专业化港区建设,使大连港口成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物流服务中心。
抓好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使其最大限工地满足近期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抓紧推进机关报机场的选址和前期准备工作,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