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
三、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为15~30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中、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地、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能观察到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变化的节律性,估计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更为准确。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不能取代常规测量方法,只宜作为后者的补充。所用的血压计应定期按标准化方案检测其性能及准确性。
附件三: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一、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通过药物治疗降低患者血压,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品种繁多,作用各异,但其治疗高血压的共同指标为降低血压。
根据目前的认识,药物治疗高血压应采取以下原则:
1.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2.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一天24小时内稳定降压,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
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够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二、降压药物种类
当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为以下六类,即利尿药、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和α-阻滞剂。
三、降压药的选用
降压治疗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而定。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长期服药,但根据情况可调整用药。可先用一类药物,如达到疗效而不良反应少,可继续应用;如疗效不满意,则改用另一类药物,或按合并用药原则加用另一类药物;如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则改用另一类药物。
附件四:
特殊人群的处理
一、老年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