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认真贯彻《
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实好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动员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市、县(市、区)直属单位要对口支援一个乡镇,城区学校要对口支援一所乡村中小学。建立健全扶困助学制度。积极争取省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市财政将逐年增加助学经费,县(市)、区也要设立专款,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大力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进一步落实捐资助学的税收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部扣除。表彰奖励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三、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各地要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规划职业教育发展,集中力量建设好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并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县职教中心要在省重点成教中心校设立分校,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各地要在至少办好一至两所公办职业学校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和吸收外资举办职业教育。加大实验与实训设备投入,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大力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加强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以劳动力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重视抓好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尤其要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100%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适龄人员100%向非农转移和劳务输出。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开展“订单”培养,做到先培训后输出。要切实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按照上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成教干部。巩固成人教育阵地,原有的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得挪作他用。拓展农村中小学的成人教育培训功能,实行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