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江苏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体育强省的攻坚阶段。根据《全国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结合江苏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机遇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1年我省赢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承办权之后,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定》,江苏体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十五”期间,全省体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体育强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承办十运会圆满成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十运会承办工作全面实现了“环境优美、设施优良、服务优质、成绩优异”的预期目标。竞赛组织高效有序,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奥委会官员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群体活动有声有色,十运会火炬传递、中国全民健身博览会、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大会、开幕式全民健身展示丰富多彩。场馆建设、资源开发、行政接待、反兴奋剂、新闻宣传、大型活动、审计监察、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电力保障、志愿者服务等各方面工作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十运会真正成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人民体质普遍增强。截至2005年底,全省建成全民健身中心8个、全民健身工程408个、健身点5874个,新增体育健身用地380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5.58万人,全省体育人口从35%上升到42.75%。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环太湖体育圈、沿江体育带等体育健身品牌建设进展顺利,群众体育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军队体育进一步加强。

  竞技体育实力增强。深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江苏竞技体育“1029工程”计划》,积极备战九届、十届全运会和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年年获国家“突出贡献奖”。共有19人在9个项目上获得25项次世界冠军,67人获108项次亚洲冠军。雅典奥运会上,有4人获金牌、1人获银牌、1 人获铜牌。九运会获得24.5枚金牌、21.5枚银牌、25枚铜牌、1473.5分,金牌和总分分列全国第四和第六位。十运会获得56枚金牌、38枚银牌、42枚铜牌、2829.25分,金牌、奖牌、总分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数四项均列全国第一。以备战十五届、十六届省运会为抓手,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创建了16个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5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37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全省常年坚持业余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1.8万人。

  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五年场馆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不含土地和减免规费),建成了一批高水准的体育场馆。南京奥体中心成为全省的标志性建筑。大多数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多数省辖市具备了承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的硬件条件。县级体育设施也有明显改善,大多数县(市)达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四个一”要求。完成了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1996年翻了一番。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市场不断发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体育消费渐趋时尚,体育产业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十五”期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成为我省第三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加强体育彩票工作,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扩大发行网点,调整发行体制和政策,调动彩民和销售人员积极性,五年全省销售体育彩票84.9亿元,名列全国前茅。

  体育赛事日趋活跃。加大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力度,提高竞赛组织水平。成功承(举)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十五届省运会以及世界女篮锦标赛、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世界杯滑水赛、世界乒乓球大奖赛、女子重剑世界杯A级赛等世界高水平比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十五”期间,省体育局系统组织省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832项次,其中全国以上比赛366项次。注重发挥体育社团作用,各单项协会积极举办赛事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推动项目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