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现行农业科技体制,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强有力的体系保证。
(一)改革农业科研开发体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对以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逐步深化改革。
1.以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按照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对从事农业基础性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农业资源保护以及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难以得到经济回报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在调整和明确研究方向、优化结构、精简人员、转换机制的基础上,由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机构编制、地方税务部门,按照非营利机构组织认定,省财政下拨经常性事业费,并按项目和基地建设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加科研条件投入,结合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提高科研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2.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要改制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对从事种子(种苗)、农药(除草剂)、肥料、兽用生物制品、饲料(添加剂)和农产品加工等开发性机构转制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的,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尤其是启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转制后的农业科技机构或新组建的农业科技企业,仍可通过竞争的方式承担政府、企业、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人委托的科技任务。
3.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要逐步转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从事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分析测试等农业技术服务的科技机构可转变为企业或进入企业,也可转为中介组织。政府以任务的形式给予支持。
(二)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大成果推广力度。
1.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加强推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重点做好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大力扶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加强农技部门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科技企业的联合。
2.加强农科教结合。引导和鼓励各级农技服务部门主动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走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3.充分发挥社会推广力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社团组织、生产者自我服务组织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扶持,大力推进民办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建立以政府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社会推广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三)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科研开发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