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开发农业生产及管理信息技术、农业科技及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技术、农业重大生物灾害的预测预报技术、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建立可提供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等综合信息的网络体系。力争在农作物生长计算机模拟和专家系统、集约高效养殖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3.加速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重点支持粮油、果蔬、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农用航空技术的研制与开发,特别是集约化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设备、规模化饲养技术与设备、节水灌溉成套设备、温室设计与环境自动控制、温室机械与病虫害防治等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
4.培育一批农业高科技企业。重点扶持动物疫苗特别是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和产业化,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支持生物肥料、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与生产,以动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稀蛋白和转基因药品的开发。组建一批以科技为先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七)区域性优势产业示范工程。
1.加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淮北地区的设施蔬菜、出口创汇蔬菜、经济林果和意杨产业,沿海地区的特种经济作物、特种养殖业,里下河、洪泽湖、太湖地区的“四水”产业,丘陵地区的经济林果、草食畜禽产业。
2.加强农业综试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紧紧围绕各地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加快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效益。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机制创新,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的重点基地和园区。
3.加快推进苏北星火带建设。充分发挥苏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粮油、果蔬、林木、中药材、畜禽、水产等深度加工为重点,研究开发农产品加工工艺及设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
(八)农业科技基础建设工程。
1.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研究、动植物遗传规律及生理营养机理研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农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农业重大灾害的灾变规律及防治机理研究等,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供支持。
2.加强省级重点农业开放性实验室和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点建设优质动植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农业生物工程、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种苗产业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作物生长和环境调控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改善农业科研基础设施条件。
四、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