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05年度省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工作的通知


  (二)改进工效挂钩基数和浮动比例的核定办法。将现行的按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纵向比较进行核定的办法,逐步过渡到以企业纵向比较和同行业企业之间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定。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确定能够综合衡量、准确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以各企业在同一行业中的经济效益水平作为依据,核定其工效挂钩基数和浮动比例,合理调控行业间、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三)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对企业工资增长的约束作用。在计提企业新增效益工资时,要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考核情况相结合,对当年没有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企业,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四)严格工资储备金的提取和使用。企业应当每年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百分之十的数额,作为企业工资储备金。用于效益下降时维持企业工资正常发放。使用工资储备金应经省国资委核准,未经核准动用储备金的要等额扣回。

  三、切实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工效挂钩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一)加强对工效挂钩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在省国资委核定的工效挂钩方案及工资总额计划之外,除国家政策有规定的,企业不得再以其他形式在成本中列支任何工资性项目。工效挂钩企业增加工资,均应从效益工资中列支。

  (二)因经济效益下降,未能提足核定工资总额的企业,必须按照实提工资总额进行分配,不得按上年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分配并记录拖欠。长期亏损企业应降低工资水平,但对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放长假未提供劳动的职工应支付生活费。

  (三)省属企业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3]859号),利用“三类资产”改制兴办的经济实体,凡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以及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退出国有控股地位的,原则上要从工效挂钩范围中分离出去,并按上年实际发生数调整经济效益和工资总额基数。

  (四)对工资总额增长过快的企业,按国家相关规定实行新增效益工资根据效益增长幅度分档计提的办法。对经济效益下降的企业,其挂钩工资总额必须按核定的挂钩浮动比例相应下浮。坚持既挂上也挂下,做到既负盈又负亏。

  (五)企业工资总量调控要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奖惩相联系。对企业超提或超发工资侵害所有者权益,以及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省国资委将视情节轻重扣减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薪金。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