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要充分挖掘现有普通高中潜力,加强农村薄弱高中的建设,在投入和师资上向农村高中倾斜,争取用5年时间,使农村高中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办高中的发展,逐步提高民办高中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所占份额。进一步优化中等教育结构,增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普教、职教的相互结合和沟通,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基本达到1:1的比例。高中阶段招生要达到年递增10%的增长速度,力争到2010年,全州适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70%左右。
(四)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今后5年,农村每乡镇要建成1所示范幼儿园,同时进一步规范学前班、托幼班的管理,使农村幼儿入园(班)率达到90%以上。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切实落实特教工作者的各项待遇,特殊学校在校学生全部纳入“二免一补”(免杂费、免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范围,普通中小学要接受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残疾等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
(五)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农村职业学校要把为“三农”服务作为根本办学指导思想,要根据我州农业产业特点、县域经济特色、劳动力资源状况等,确定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目标。要采取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广开门路。农村成人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以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农村普通中小学也可采取日校办夜校、一校挂两牌的形式,利用节日和寒暑假,开展农村成人文化科技短期培训,把学校办成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恩施职院和州电大为依托,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采取脱产、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为农村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完善管理体制,稳定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六)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体制。县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的县级统筹,加强教育宏观规划和管理,保障县域内基础教育稳定、协调、持续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乡镇教育的管理,乡(镇)、村应继续承担维护学校治安和安全、化解“普九”债务、组织学生入学及相应的办学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探索建立适应新体制的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良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