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推行以诚信为基础的分类风险管理通关机制
1.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便捷通关范围。天津海关在现行批准36家企业的基础上,加快审批享受便捷通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在属地海关享受便捷通关的外地企业,在天津海关备案后享受同等待遇。
2.扩大企业认证范围。检验检疫局在156家企业通过考核认证的基础上,扩展考核认证的货物品类和企业数量,逐步完成对符合条件的一、二类相关企业的考核认证工作。完善“快速通关验放中心”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对相关认证企业实施快速验放。
3.完善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继2OO3年京津两地19家大型企业出口产品在对方口岸享受免于查验绿色通道优惠待遇的基础上,加强与西部各省、区检验检疫的联络与协调,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绿色通道。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我市企业享受免检待遇,进而逐步发展、不断扩大免检范围。
4.推行“信誉船舶预检”制度。运用口岸信息平台,改革船舶查验方式,对集装箱和“信得过”国际船舶联检实行“网上报关、网上报检、网上预检”以及“进出境一次检验”。并逐步扩大预检船舶范围,实行预检后的船舶抵港后即可上下人员,进行作业。
五、整合完善口岸电子网络服务功能,优化“一站式”通关服务
(十一)完善天津口岸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和天津数据分中心合作,增加外汇、工商、银行、税务、保险、储运等部门入网,2-3年与天津腹地口岸部门及相关企业交换联网和数据共享。
1.建设口岸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完善“网上口岸政务大厅”功能,为企业提供“电子底账+联网核查+联网服务”、电子支付、电子申报、快件管理、出口收汇、进口付汇等“一门式”服务。
2.建设口岸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相关增值服务。主要包括,网上货运货代配对服务、网上外贸采购,电子定舱和仓储、在线投保、船期航班信息、通关状态信息、价格费用信息、通关信息短信服务,报关报检、物流职业资格培训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服务。
3.建设口岸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集电子监控、电子查验、电子闸口、电子管理系统功能为一体,对口岸物流实行在线跟踪、监控、调度和管理,形成电子联检、查验、监控的快速联动,促进口岸物流产业现代化。
六、推进口岸开放、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