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产品,不论是目前目录中包括的小麦粉等28大类产品,还是逐步纳入管理目录中的产品,都将一律坚持准入标准,严格条件审查,以维护市场准入工作的严肃性、有效性。对获得市场准入的企业其产品要严格实行强制检验,并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改造,2006年基本完成小麦粉等5类、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2007年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获证率达到80%以上;2008年基本完成目前已实施的小麦粉等28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
(二)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态管理
建立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档案,建立食品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实行动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并做好动态管理。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对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实行备案制。对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并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办法及相应的巡查制度、回访制度、年度报告及审查制度。在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信誉等级评价;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督抽查的内容引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中。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工作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建立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2006年至2008年,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要分别达到85%、90%和95%。
(三)进一步完善辖区打假责任制
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搞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食品违法行为,加大无证查处工作力度,确保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对重点产品(农村食品和儿童食品)、重点区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对象(小作坊和无证照的黑窝点),加强监督和执法,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用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采取建立档案、掌握流向、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等一系列方法加强对小作坊的有效监管。
(四)扶优扶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我市优势食品产品,争取列入国家年度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帮助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扶持食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食品名牌企业,指导企业制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为企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按照《
天津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符合天津名牌产品条件的食品做好天津名牌产品的认定工作,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大力宣传我市食品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