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困难。近年来我市被媒体曝光的几起事件多由小作坊引起。小作坊普遍存在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但因其活动隐蔽、流动性大、情况复杂,是目前食品监管的难点。
(五)食品质检机构水平不高。质监系统现有的18个区县食品质检机构,长期投入不足,仪器设备、检验环境及人员能力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特别是食品卫生检验方面,其检验环境均达不到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
(六)食品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备。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审查机构不完善,现有行政执法人员无法满足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求,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严重不足。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以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作为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服务,完善食品质量监管机制,提升食品质量检验能力,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全市食品质量安全,为加快天津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做出新贡献。
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监督抽查、强制检验、无证查处等食品生产加工源头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食品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覆盖食品原辅料、添加剂、成品理化检验、包装、储存、运输在内的食品标准体系。
(三)重点武装10个区县质检所的微生物实验室,建立健全市和区县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相互补充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四)组织食品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天津名牌产品,大力引导企业推行质量体系认证或HACCP认证,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管理水平。
(五)按照食品风险等级和企业管理状况,合理实施监督抽查,依据抽查结果分析评估,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六)加强市和区县两级执法稽查队伍建设,建立部门联动、运转协调的快速反应工作机制。
(七)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等级,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八)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