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较好;
31、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32、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三、相关条件:
1、已被命名为节水型城市;
2、已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注:为与“建设‘十五’计划”的指标设计相对应,定量指标中的人口数,仍按“非农人口”进行统计。
附件2:
黑龙江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善
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
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有效启动了廉租住房;
基本解决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房地产市场增量和存量房销售比例以及高、中、低档住宅供应比例协调;
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市场规则比例健全。
主题2:住宅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
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在住宅技术集成、技术整合方面成绩突出;
在推进住宅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主题3: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
新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旧小区全面整治后积极推行物业管理;
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