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5年指标
A、实施不合格食品收回管理规范及食品安全溯源管理规范;
B、建立市场抽检不合格食品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媒体和互联网上公布制度;
C、在乳制品、饮料、罐头食品、豆制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品加工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或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3)2006年指标
A、所有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食品储藏运输企业实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要求,乳制品、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水产品加工企业、学生集中供餐企业实施HACCP管理;
B、在酱油、食醋、面粉加工、肉品屠宰、熟肉制品、酒类、糖果、蜜饯、糕点等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或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C、在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4)2007~2008年在酱油、食醋、植物油、熟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和医院营养配餐企业实施HACCP管理。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验能力的建设
提高我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包括加强卫生监督、检验的基本装备;加快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卫生监测能力和突发食品卫生应急反应速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网络;加强卫生监督、检验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检验人员的素质。
1、目的
(1)提高现场食品卫生监督的装备水准;
(2)提升食品卫生监督队伍的素质和执法能力;
(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
(4)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检验的能力。
2.内容
(1)更新现场监督执法技术手段。根据食品卫生监督的需要,加快装备卫生监督现场快速监测设备,不断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交通、通讯和执法取证的条件,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的执法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
(2)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监测信息、诚信信息、不良记录信息等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督水平。
(3)加强实验室能力的建设。对省、市、县不同能级的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新,强化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提高检验人力、设备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
(4)改进食品安全监督模式。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监管制度,引进危险性管理理念,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督模式,以提高卫生监督的效率和效益。
(5)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员内部管理稽查规范。加快卫生监督人员培育和培养,规范卫生监督人员工作考核,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