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食品卫生中长期工作规划》的通知

  (3)进行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的连续和主动监测,开展污染物追踪调查,利用网络技术平台,系统分析其污染水平和动态变化,从而提出防治措施,建立食品污染物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3、指标
  (1)2004年
  A、开展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B、结合我市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增加对霉菌毒素、酱油中氯丙醇和部分食品添加剂的监测。
  C、在实验室能力建设上,加强现场监测的能力。
  (2)2005年
  A、加强现场快速监测的能力。投入一定经费,增添部分仪器设备,完善市级污染物监测实验室的测试条件;通过对氯丙醇、三氯杀螨醇、弯曲菌等项目检测技术的培训,提高测试人员的业务素质。
  B、开展五个区市级实验室化学性监测项目分析质量保证考核。
  C、开展食品中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氯丙醇、霉菌毒素及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等项目的监测。开展常用兽药残留抗生素及氯丙醇监测。
  (3)2006年
  A、继续开展食品中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氯丙醇、霉菌毒素、兽药残留抗生素及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等项目的监测。
  B、建立部门间的食品污染物预警系统。
  (4)2007年
  A、继续开展食品中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氯丙醇、霉菌毒素、兽药残留抗生素及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等项目的监测。
  B、根据获取的污染物监测数据,绘制出我市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状况趋势图。
  (5)2008年
  A、继续开展食品中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监测,增加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测。
  (三)建立和完善福州市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体系
  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与预警系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基础,通过完善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检测与溯源体系,借助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能够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提前预警的系统,并能根据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消除由于食品中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危害,以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
  1、目的
  (1)针对我市主要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特点,确定我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种类,通过分析食物中污染水平与同期食源性疾病的关系,评估特定食品污染微生物和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