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卫生监督机构对同级以上(包括同级)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合营,跨省、市、地的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对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工作;
(二)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对县及县以下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的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对投资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工作;
(三)国际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办理。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的卫生监督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并接受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本系统对外营业的公共场所由当地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监督。
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有责任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有权对各类公共场所进行抽查。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之间分工要明确,避免重复监测,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当地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监督机构处理不当的违反本办法的案件有权纠正。
第十五条 卫生监督机构应设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员必须由专业人员担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可按每30至60户公共场所设一人的比例设置,一般不少于三人。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从事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符合监督员条件者,可作卫生监督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设置兼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由同级人民政府发给证书。
第十六条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职责:
(一)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二)监督检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三)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四)根据有关规定对公共场所换发“卫生许可证”。
(五)对违反
《条例》和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卫生监督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经营单位不得拒绝或隐瞒。卫生监督员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着装整齐,佩戴证章,出示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