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课程与教学
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严格要求中小学按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执行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开足开齐艺术类课程。针对目前我省中小学艺术类课程(艺术、美术、音乐)教学的实际,不允许美术、音乐偏重单开或轮流开课,切实保证艺术教学的数量和质量。
2、中等以下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验、推广和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从2005年开始,全部使用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高中从2006年起,逐步进入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工作。为保证艺术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应遵循民主参与、层层推进的原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高等师范学校、教研科研机构及中小学艺术教师积极参与艺术类课程教材改革实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做好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艺术课程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应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
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应体现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学习领域的自主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教育部有关教学计划开足艺术类课程。
3、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类课程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视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艺术课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争经过3-5年时间,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