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7年目标及工作安排。
(1)工作目标: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稻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率达35%;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超标率下降 1个百分点;对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超标率下降1—2个百分点。
——在2006的工作基础上,全省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实现机械化屠宰生猪。
——全省共建成绿色示范市场(包括绿色加工生产线)22个,其中:贵阳5个、遵义3个,其余地(州、市)各2个;绿色示范市场的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100%。
——完成小麦粉、肉制品、茶叶等28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加快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速度,达到条件的申证企业100%获证。
——组织制定5—10项产量大、消费面广的食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并发布实施。
——在加大对县级以上城市无照经营食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抓好对农村食品市场的集中整治,严防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向农村市场转移。
——有效规范毕节、铜仁地区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为。
——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70%,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率达66%。
——餐饮业和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0%。
——餐饮业和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0%。
——全省县以上城市的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滥加、乱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酱油、食醋、面粉加工、食用植物油、熟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业、快餐供应业和医院营养配餐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
(2)工作安排:
在继续抓好2006年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扩大标准化生产示范范围,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及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 按标准生产,按规程操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农业标准化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 术的推广普及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管理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