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2007年贵州省食品放心工程规划的通知

  ——完成茶叶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达到条件的申证企业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组织制定5—10项产量大、消费面广的食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并发布实施。 
  ——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普遍建立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继续落实食品监管相关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扩大食品质量抽验范围。
  ——有效规范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为。
  ——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8%,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64%。
  ——餐饮业和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88%。
  ——餐饮业和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88%。
  ——全省各地(州、市)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乱用、滥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所有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食品储藏运输企业实施国家食品卫生规范(GHP)或食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乳制品、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水产品加工企业、学生集中供餐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
  (2)工作安排:
  在继续抓好2005年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配备 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进一步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增加试点单位数量,加大试点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励绿色市场或绿色加工生产线示范单位开展认证工作。
  ——结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推进食品生产加工源头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
  ——根据省内食品种类和特色,对有一定产量规模的食品制定我省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优于上述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突出自己的质量档次和特色。
  ——扩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相关制度。并对试点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食品安全信用良好的 企业和试点先进单位予以鼓励和表彰。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