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市工业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保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我市工业未来的优势所在。因此,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工作,一定要突出增强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高科技产业化进程这一工作重点。具体地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个一批”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牢固树立为培育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意识,坚持高起点联合,高水平开发,把产学研联合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以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与信息、机电一体化、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新一代视听产品、新能源等七大支柱产业及生物技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在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创名优产品的关键技术上,特别要在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同时,还要抓好产学研联合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结合,全面提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
五、努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
产学研联合作为世界性的课题,始终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学研联合不仅起步晚,而且合作环境的形成及条件的提供都比较薄弱。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应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上勇于创新。当前,尤其要进一步做好如下机制的建设:
(一)管理机制。产学研联合是一种经济与科技结合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法规来调节、规范。我市拟在广泛征求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深圳市产学研联合管理办法》,使我市产学研联合工作迈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舆论导向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对产学研联合的意义、作用及典型示范成果的宣传力度,同时辅以研讨会、座谈会及现场会的召开,不断强化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对产学研联合的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资金投入机制。市各工业企业作为产学研联合的主体,要切实加大科技开发经费的投入。市、区两级财政也要保证在可支配财力中逐年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总投入,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上。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各金融部门也应优先安排信贷支持产学研联合项目。以此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产学研联合投入体系。
(四)政策引导机制。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对产学研联合项目在攻关、开发、工试、推广及新产品开发等各类计划中优先列项,给予支持。其中,对转化成功的新产品,应享受新产品免税政策;对列入计划的重大产学研联合项目和对共建技术中心、实验室或中试基地的,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应分别给予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享受国家、省、市技术中心的有关优惠政策。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市里要制定相应政策,使工业企业对教育的多方面支持得到法规性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