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启动阶段(2002年1月—2002年底)
该阶段将把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全面推开。
——2002年逐步推开街道和中心乡镇公共职业介绍所的建设,形成较完备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体系。
——2002年开始调整职业介绍机构布局。制定统一的职业指导标准和职业介绍基础工作规范,修定《北京市职业介绍机构评估办法》。到2002年底,建成比较完善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机构总量控制在350家左右。
——2002年开发全市外地农民工管理软件系统,年底前正式上网运行。改造职业介绍服务软件,年底以前实现市、区、街三级的升级改造。
——2002年建成市、区、街三级广域网络,城区街道80%建成局域网。启动职业培训和社区就业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
——2002年底开展评估;落实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的基础工作规范,统一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实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的标准化;全面推行“四统一、三公开”制度,在全市公共职介机构实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业务表格、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和“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项目、公开监督电话”。
——2002年我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工作人员持有资格证书率达到100%,建立职介持证人员数据库,将在岗和不在岗持证人员及其技术等级情况输入计算机,为职介工作人员的流动和管理提供服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3年)
该阶段主要对我市劳动力市场“三化”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和总结。
对照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检查,总结经验,制定下一阶段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工作规划,指导劳动力市场建设深入发展。
四、工作措施与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市场就业机制的根本需要,同时,也是维护首都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当前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本区(县)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
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劳动保障部门内部的业务工作,还涉及其他部门。为加强组织领导,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拟成立由局领导牵头,市职介中心、就业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的有关决策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职介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领导小组,按照市“三化”领导小组部署,确定本区(县)方案并组织实施。